首页 未分类 正文

 中国证监会新增三项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开放市场促投资结构优化

证监会公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新增开放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参与股指期权的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交易。后续,其将会同中国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评估,推动适时开放更多品种,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1. 我国期货市场的所有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全面向QFII、RQFII开放的原因。

伴随着金融系统的高阶产品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向境外合格投资者的权限开放,提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了试水深水区。
   首先,增加开放品种建立标准化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秩序的内在需求。金融衍生品有着其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杠杆工具功能,中国需要通过境外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扩大来建立常态化国内金融衍生品交易秩序。金融衍生品其产品本身是依托于基础金融工具的金融合约,并在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的方向之上进行新产品创造。这要求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比如远期合约,期货、掉期和期权等方式的资产匹配,都是金融衍生品的内涵产品。在此过程中,境外合格投资者通过对国内投资范围和在岸市场制度的逐渐适应,并进行更多避险产品和配置工具的有效适配,能够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探索和交易体制创新,形成境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入。

其次,交易市场向QFII、RQFII开放是提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

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制度,原来的境外外币要买境内股票,要通过专门账户投资A股,有QFII额度配给。随着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往来项目日益频繁,开始就两地资本市场的通道化贯通进行资本结构的尝试。RQFII借鉴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的经验,RQFII主要是针对中资香港券商推出的,有别于原来的QFII主要是针对外资大行推出的。通过香港市场和在港投资者对QFII以及RQFII人民币资金募集,更好的提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尺度交易,侧面提振香港的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另外,RQFII机构限定为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使得香港的证券公司和中资香港公司能够更便捷参与中国境内金融项目投资,提前坐好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共享中国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较高经济回报。香港市场相对内地在期货市场开放中的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上的市场经营和交易机制设计乃至市场监管方面都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能够简化RQFII的投资额度及跨境资金收支管理模式。从货币市场投资到债券市场投资再到期货市场等金融衍生品的逐渐开放,香港的资金可以以更广泛的金融工具转入,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香港地区资本市场秩序稳定的决心和远期依托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展开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信心。

  • 开放更多金融衍生品是落实金融创新和深化资本对开放放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一直处于缓慢解禁的慢节奏中,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融入,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支付体系的重要一员逐步迈入世界资本市场。世界资本市场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升级诉求和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等期货市场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其实是一种高杠杆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投资产品,在逐步推动货币市场的市场定价以及债券市场的南向通和北向通的通道开放的当下,更好的将期货市场有序盘活,通过创新外资准入方式和简化交易手段落实更高层面的资本业务开放。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将新产品形式展现给合格境外投资人,能够反向推动国内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常态化新格局建立。

2.本次开放QFII参与三大衍生品交易对市场有哪些意义?

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开放,毫无疑问会刺激内地期货市场的更深层次融入国际资本竞逐的大浪潮中,能够明显提升内地期货的市场交易量,增强中国金融衍生品国际化对标的有效竞争优势。

首先,内地期货市场能够在这次深化开放中直接受益。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通过额度有限的模式有序开放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吸引海外资本投身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上来,以收益前景换取更多海外资金入市,提升中国本土期货市场的竞争力,建立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大国期货业态。

其次,通过套期保值交易限定实现期货市场有效监管。参与股指期权的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交易能够最大范围内控制国内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锁定部分投机和套利的谋求极短期价格大幅波动的套“峰谷”的价差收益行为的可行性,从而既吸引外资加入期货交易又稳定市场监管。内地监管部门锁定的境外合格投资人套期保值的目的,可以在价格发现机制有序运行的同时规避风险,它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

3.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浪潮中抢得先机。期货公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控制金融衍生品投机风险,跟进期货市场的有序监管。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目的来说,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就是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了愿意承担的人手中,这类交易者称为投机(Speculator),而规避风险的一方称为套期保值(hedger),另外一类交易者被称为套利(arbitrager)这三类交易者共同维护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述功能的发挥。在这三者的合理配置中,不少老牌投资机构都倒在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当的经营失误上。金融衍生品因其老牌投行巴林银行因金融衍生品业务内控缺陷招致倒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俄罗斯上演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滑铁卢。我国“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及1997年湖南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巨额亏损,也是在金融衍生品上翻了跟头。所以说,依托于期货基础产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仍需要小步快跑的同时,把市场监管和综合风险进行模型设计,尽可能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其次,抓住境外投资机会,建立标准化高层次多维度期货市场。中国的期货行业发展颇具坎坷。西方期货市场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我国期货市场是在政府直接推动下建立的,相对缺乏交易基础。中国的期货市场从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以来,从93年起由50多家逐步减少到4家——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后成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的过程,期货公司需要在海外产品创新发展同步和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期货产品创新形成市场价格。

第三,丰富期货市场交易种类,完善金融期货品类创新。期货品种创新与对外开放加速,一些准备多年的战略性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如铁矿石期货、原油期货相继上市并允许国际投资者参与交易,伴随着期货项目的外资准入放开,原油期货等后续的大宗期货新项目逐步上市成为现实。从2004年起,豆粕、白糖、铜、天然橡胶、棉花、玉米等期权先后上市,目前我国的期货期权上市品种已近70个。金融期货发展步伐加快,股指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完善,除沪深300股指期货外,还增加了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两个品种。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需要创新交易品种、改良交割方式、丰富衍生品形式

第四,强化人民币结算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用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期货交易所应通过在期货保证金指定存管银行开立的人民币专用结算账户,为具有结算资格的期货公司或者其他机构提供境内原油期货交易结算服务。具有结算资格的期货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应通过在存管银行开立的人民币保证金专用账户,为境外交易者、境外经纪机构提供境内原油、以后铁矿石、PTA、20号橡胶期货循着原油期货路径对外开放,实现期货交易结算服务。期货企业并用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能让更多的人民币计价的期货期权产品上市,推动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一个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范围,是落实在岸市场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境内证券期货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避险产品和配置工具,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提高境内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相关品种自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功能发挥明显,具备开放基础。  (司徒正襟)